设计是一个生存在激进前沿的行业,在外观和功能上不断对我们的世界进行重新塑造。有些人认为设计的创意都源自设计师们的思想海洋和头脑风暴,但事实上,创意是从当下人类的需求和欲望中铸造而成的。设计影响社会,而社会也影响着设计。
01设计的可持续性:绿色
设计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设计界的一大关键议题。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和资源限制的情况下,设计者们开始更加关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可持续性。
除了产品设计,可持续性也延伸到城市规划、建筑设计和服务设计等各个领域。设计者们正在寻找创新的方式来整合可再生能源、减少碳排放、改善社区环境等,从而为可持续未来做出贡献。
可持续性设计的色调选择通常与所处领域和设计目的息息相关,共同点是都分布在烟、混、幽色调。它们旨在传达环保、健康与创新等理念,因此在选择色调时会考虑如何最好地表达这些价值。
材质上大多选择,可再生与可降解材料、再生材料、低碳材料和创新材料等。
纹理上大多选择自然纹理,如木材的木纹、石材的纹理等,为设计增添自然美感。
2. 人工智能对设计的影响:融合创新
人工智能不再只是一个工具,现在它被视为创意合作的伙伴。现在我们仍处于人工智能在创意领域的起步阶段,其对设计领域的影响是深远而多样的。
人工智能设计的色调通常与其应用领域、用户体验和品牌形象等因素相关。如:智能设备外观设计,通常会选择现代感十足的色彩,如金属色、灰色、蓝色等,以展现科技和未来感。
交互设计与虚拟现实,色彩设计会考虑到用户的沉浸感和舒适度,可能采用更柔和的色调以提高用户体验。
人工智能设计的材质和肌理通常是为了突显科技感和现代感,考虑到功能性、外观以及用户体验,如金属和合金材料、高性能塑料、碳纤维等材料。通常设计追求简洁流畅的外观,减少多余的装饰,突出科技感和现代感。
肌理上使用采用简约的线条、细微的凹凸等设计,以增强产品的独特感和触感。
3. 设计中的心理健康:注重情感与体验
心理健康在设计中日益受到重视。设计不仅仅关乎外观和功能,还与人的情感和体验息息相关。在这个背景下,设计师越来越关注如何创造有益于心理健康的环境和产品。如在空间设计方面,心理健康考量包括利用自然光线、舒适的色彩和布局,创造出积极的使用体验。产品设计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。例如,关注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可以减少压力和不适感,提高舒适度。同时,为用户提供简洁、直观的设计可以减少焦虑和困惑,提升使用的愉悦感。
材质上可以选择天然材料,如木材、石材等,辅助搭配柔软的天然材料,如棉、亚麻、羊毛等。表面肌理选择清新简约、柔和的肌理,提供放松和亲近自然的感受。
4.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:以人为本
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人类需求、体验和情感置于设计过程的核心位置。这种设计方法强调理解和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期望,而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的功能性。
在以人为本的设计中,设计师首先通过观察、研究和沟通来深入了解用户。这可能包括用户的行为习惯、文化背景、生活方式、技能水平等方面的考量。
色彩倾向于个性化选择,考虑用户的个性喜好,提供多样化的色彩选择,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偏好。以人为本的设计更加注重多感官体验,使用户感到舒适、愉悦和放松。